 |
1‧正確的清潔: |
|
|
解決油脂分泌問題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作好清潔工作。很多人臉上一感覺油膩,當下的立即反應就是「洗臉」,事實上,過度的洗臉、去油、去角質,有可能造成皮膚的損傷,且容易更刺激油脂繼續分泌,唯有選擇適當的清潔產品,加上正確的洗臉,才是解救出油的最好方法。清潔時建議用冷水及溫和的洗面劑洗臉,並視肌膚出油程度決定洗臉次數。油性肌膚一天最多可洗四次臉(早、中、晚、睡前),應選擇去油質能力較強的產品,由於皂類較易清除多於皮脂,所以皮脂分泌旺盛的油性肌膚可選擇潔容皂。如果屬於混合性敏感肌膚,就要避免過度清潔及冷熱刺激,且不要用毛巾搓揉臉部。 |
|
 |
2‧保濕鎮定: |
|
|
肌膚外油內乾因為水份與皮脂失去平衡所導致,太乾燥的皮膚又會回饋性的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,反而會產生乾澀又油膩的感覺。所以提供肌膚充足的水分滋潤、隨時做好保濕工作,維持油水平衡也有緩和皮脂分泌的效果。在洗臉清潔後,可以使用噴霧狀的保濕產品,或以化妝棉沾化妝水敷臉1~2分,除了降低洗臉後的乾澀,快速降溫也提供清爽舒適的感覺,有助於讓肌膚不易出油喔。
 |
近年來皮脂保養觀念從控油問題,瞭解到水份對皮膚的重要性,清爽保溼噴霧的產品大行其道,這類保濕噴霧便於攜帶使用,只要噴一下就可以隨時補充水分。除了水分滋潤之外,這類產品也大多含有舒緩鎮靜的成分,能鎮靜肌膚燥熱,維持清涼感,也可促進血液循環正常化,調整肌膚溫度,減緩因天候炎熱產生的泛紅、發熱現象。 |
 |
|
 |
3‧消炎抑菌: |
|
|
發炎受損的肌膚會讓水分快速流失,一些發炎物質也會讓皮脂酸化變性,加重皮膚發癢泛紅的症狀。此外,一些微生物,像是皮屑芽孢菌、初油桿菌則是依靠皮膚的油脂成分而生存,如果微生物會大量繁殖,會破壞皮脂結構釋出大量刺激性的游離脂肪酸,皮膚狀況就會明顯惡化。消炎抑菌是對抗脂漏發炎的重要關鍵,解除了皮脂不穩定的因素,可以減少脂漏發作的機會。
 |
抑制皮屑芽孢菌成分,可降低發炎感染的機率。甘草精、金盞花萃取液預防紅腫敏感。8%甘醇酸調節上皮細胞的代謝。 |
 |
包膜式氧氣,讓厭氧菌大量減少,達到快速改善發炎情況,預防疤痕產生。 |
 |
油臉族的敷臉產品,睡前使用,改善早晨起床皮脂分泌過盛的現象;吸油抗菌的成分,也可以改善青春痘發作程度。 |
如果皮膚是屬於急性敏感發作,還是優先使用像是含有蘆薈、燕麥、甘草、鋅銅元素的修復成分,改善受傷發炎的敏感皮膚後,才可以使用以上的消炎抑菌保養品。
|
 |
4‧去油、控油、油脂平衡: |
|
|
由於皮脂分泌是人體的自然代謝與保護功能,再好的控油產品頂多能將出油時間延長一倍,如洗完臉後兩小時才出油的人,使用控油產品則可將臉部出油時間延長為四小時。想要找到完全抑制出油的產品幾乎是不可能,所以有別於傳統抑制油脂的概念,油水平衡是目前被廣泛接受的保養方式,油脂條理產品也都是採取多複合式的配方,常用的成分如下。
控油成分: |
南瓜素、海藻萃取物、asebiol,可以直接對調節皮脂分泌的5α還原酶產生抑制。 |
吸除油脂: |
高分子聚合物、二氧化矽、二氧化矽鈦、氧化鋅、微粒海綿體,作用是吸附油脂。 |
收斂消炎: |
高嶺土、葡萄糖酸鋅、金盞花、金縷梅、小黃瓜、茶樹萃取,可以安定緩和皮脂腺的刺激,減少皮脂分泌。 |
 |
|
 |
|
目前在醫療上想要完全抑制皮脂分泌、甚至讓皮脂腺萎縮,通常是長期塗抹高濃度外用A酸,或是服用口服維他命A酸、雌性荷爾蒙製劑。但這些方式的副作用較大,並沒有被廣泛使用。 |
|
 |
|
 |
|
 |
5‧去除角質、縮小毛孔: |
|
|
愈是油性的肌膚,角質層增生的現象也愈明顯,過度角化的表皮不容易由毛囊排出,也容易造成毛孔粗大及阻塞,導致粉刺與青春痘。適當的去角質、深層清潔,幫助老舊角質剝除,可以細緻肌膚通暢毛孔。但是去除老廢角質的同時,必須注意去角質頻率及清潔力度皆不可過度,以免肌膚受刺激過度,反而帶來皮脂分泌、面皰增生的反效果。
醫療上常用的去角質美容治療,包括果酸換膚、微晶磨皮、鑽石微雕。保養品中的水楊酸、維他命A酸與果酸等,也都是有去角質效果的明星成分。
去角質保養品:讓變厚的老化角質容易剝落,雖然能馬上感受到肌膚表面變的光滑細緻,不過要去除毛孔內的污垢,多少還是需要一點時間,因此必須持續1-2個月的使用。
|
|
 |
|
 |
|
去角質雖然可以嫩滑皮膚、通暢毛孔,但是也會消弱皮膚正常的保護層,所以在進行角質處理後,必須要加強保濕與防曬。一但皮膚有搔癢、刺痛,即表示表皮已受傷,不能再勉強為之。 |
|
 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