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期性落髮:
一般說來,普通人每天都會有 50~100根左右的頭髮會掉落。人類毛髮的生長是有週期性的,過了成長期之後,毛髮會自然掉落,但成長期的頭髮,是不會輕易掉落的。成長期的頭髮的毛根,被一種稱為毛包,宛如毛鞘般的物質包住,使毛根緊緊地停留在毛孔中。但是,過了成長期之後,毛根漸漸萎縮,埋在皮膚裏的部份非常地短,而毛包也鬆弛,因此形成容易掉落的狀態,梳頭髮等輕微的拉扯就可能使頭髮脫落。這就是毛髮的週期結束,舊毛出現生理的掉髮現象,稱為自然脫髮。由於每個毛囊的生長週期不盡相同,因此全部的頭髮約有17%的毛囊處於休止期,也就是每天約有50至100個毛囊進入休止期,此時期髮幹不但長度不變,又處於容易因外力抓拉而脫落的脆弱階段,若用力梳頭、或洗髮時抓力過大,都可使處於休止期的毛髮脫落。
休止期禿髮Telogen
efflvium:
當人遭逢過大的壓力,如生產、考試或家人去世等重大變故時,毛囊由生長期進入休止期的數目會增加,其比例可高達75%,基於休止期頭髮較易脫落,可能在短時間就掉落1/3至1/2的髮量。當壓力逐漸減低或消除時,休止期的毛囊會重新進入生長期,繼續生長頭髮的使命。產後掉髮是屬於典型的休止期禿髮(Telogen
efflvium),頭髮會一下子掉很多但不會全部掉光。產婦掉髮一般發生在產後1-4個月之間。掉髮時間持續不會超過6個月,不過有時候會延長到1年的時間。臨床上看到的是瀰漫性或廣泛性的掉髮,病人常抱怨每天大量脫髮,擔心頭髮全部掉光。事實上,因為休止期禿髮只是休止期毛囊增加,因此生長的頭髮較少,當這些休息的毛囊幾個月後陸陸續續又重新進入生長期時,頭髮自然就會重新長出。只不過因為每天才長0.03公分,因此要完全恢復到懷孕前的盛況也需一年以上的時間。
產後禿髮的原因可能是生產所造成的壓力、出血及內分泌的變化皆可能使較多的生長期毛囊進入休息狀態,而產生休止期禿髮。如果在懷孕過程有蛋白質缺乏、必須脂肪的缺乏或缺鐵性貧血時,也會造成掉髮現象。
雄性禿:
這是男性最常見到的掉髮原因。成因主要有:遺傳因素、男性荷爾蒙、年齡
(青春期以後 )。男性通常表現成髮際線往後移,最後變成地中海型。女性則表現成頭頂毛髮稀疏,但是形成的年齡比男性晚些。但因女性缺乏足夠的雄性激素,症狀往往不會太嚴重。雄性禿出現的時間,落髮快慢及其嚴重性,個人差異很大。在男性年齡大時,前額頭髮漸少,髮際往上移,似乎被認為是「老化」的自然現象,但同樣的情形,發生在年輕人,則令人感到困擾。
圓禿:
圓形區域的頭髮掉落,俗稱鬼剃頭,頭髮突然脫落,呈現單個或多個圓型光禿處,原因不明,但多認為是自體免疫機轉與情緒壓力有關,癒後良好,只有很少數會發展成全禿。發病時,通常受到心理壓力或身體狀況有問題,掉髮時一般沒有自覺性症狀。
全身性疾病所致:
高燒、代謝不正常、大量出血、休克等嚴重之疾病發生兩三個月,毛髮突然脫落,通常兩個月會恢復。營養不良、鐵劑缺乏等,亦同時影響頭髮的生長。內分泌的病變,如腦下垂體、甲狀腺、副甲狀腺、腎上腺皮質或卵巢等的分泌異常或腫瘤,糖尿病等亦可引起禿髮,待原來疾病治療後,營養調整後,大都可恢復。
皮膚病、傳染病及免疫疾病:
如紅皮症、全身性或盤狀紅斑痕瘡、脂漏性皮膚炎等會導致頭髮脫落。梅毒、痲瘋、黴菌、細菌感染也會造成落髮。甲狀腺疾病、自體免疫性疾病、白血病、貧血也會影響毛髮生長。
情緒問題:
日常飲食攝取不均,營養不足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 (如熬夜、煙酒過量、運動過度...) 均會引起脫髮。當人情緒處於緊張、焦慮時,皮脂腺活動旺盛,頭皮分泌失調,毛囊受損,也會造成掉髮。
生長期禿髮Anagen
efflvium:
生長期禿髮是掉髮種類中最嚴重的現象,常是全部毛髮一根不留的掉光,其因大多如癌症患者接受化學藥物治療期間,所引發的落髮現象,所幸此類病患在停止用藥後,頭髮多能重新長回。許多藥物會造成生長期禿髮,如抗癌藥物,Colchicin等,會抑制毛髮生長,常在用藥一至二星期後即見脫髮,毛幹變細及斷落。
|